首页 电影资讯 深化文化哲学研究:遵循文化实践规律

深化文化哲学研究:遵循文化实践规律

深化文化哲学研究:遵循文化实践规律
百度云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n5xxv6t7ry6aRL5xT4Y644m

## 当我们在谈论”文化”时,我们到底在说什么?
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中国人过年要贴春联、放鞭炮?为什么西方人过圣诞节要装饰圣诞树、交换礼物?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背后,其实都隐藏着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概念——文化。但”文化”这个词,说起来容易,真要把它解释清楚,可就没那么简单了。
default-8
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思想巨匠,虽然没给我们留下一本叫《文化论》的专著,但他们创立的唯物史观,就像一把钥匙,帮我们打开了理解文化的大门。恩格斯提出的”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”这个观点特别有意思——它告诉我们,文化不是简单地对经济基础的”复印”,而是有自己的小脾气,会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变化。
想想看,同样是农耕文明,为什么中国古代发展出了”天人合一”的哲学思想,而欧洲却走向了”征服自然”的道路?这就是文化的独特规律在起作用。文化就像一条大河,虽然受到地形(社会条件)的影响,但它有自己的流向和节奏。研究文化的人得懂点政治学、社会学、民族学,甚至还得了解人类学,因为文化这东西太”粘人”了,跟什么都能扯上关系。
说到”大文化”这个概念,它可不是指那种”大而全”的文化百科全书。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民族或社会的”世界观全家桶”——包括他们对自然怎么看、对社会怎么想、对人生什么态度。比如中国人讲究”和而不同”,日本人推崇”物哀之美”,这些都是”大文化”的典型表现。有意思的是,这些文化观念的产生,往往不是因为我们直接需要它们,而是在改造自然、建设社会的过程中”顺便”形成的。
文化的发展从来不是孤立的。早期人类的文化就像个怕生的孩子,特别容易受自然环境的影响——住在草原上的民族发展出游牧文化,住在海边的民族琢磨出渔业文化。但随着社会越来越复杂,经济和政治这两个”大家长”对文化的管束就越来越严了。直到唯物史观出现,我们才终于有了科学的方法来理解:为什么唐朝能出现诗歌盛世?为什么文艺复兴会首先在意大利爆发?
说到文化的本质,光坐在书斋里空想可不行。马克思告诉我们,得用唯物史观这个”显微镜”来观察。比如现在年轻人流行的”国潮”现象,表面看是时尚风潮,往深了看其实是文化自信的觉醒。这里头有个关键点——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关系。你可以把意识形态想象成文化的”操作系统”,它决定着文化这台”电脑”能运行什么程序。我们常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就是当代中国文化的”核心算法”。
意识形态这个东西特别神奇,它不只是简单地反映经济基础,更像是一面哈哈镜,通过经济基础这个”镜面”,把整个世界都折射出新的模样。看看好莱坞电影怎么通过个人英雄主义的故事传播美国价值观,就知道意识形态工作有多重要了。习近平总书记说意识形态工作是”为国家立心、为民族立魂”,这话一点不夸张。想想苏联解体的教训,很大程度上就是从意识形态防线失守开始的。
现在中国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,可不是要搞什么思想禁锢,而是要打造一个既牢固又开放的”文化容器”。习近平文化思想就像导航仪,指引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既不丢掉老祖宗的智慧,又能创造出新的文化形态。比如”人类命运共同体”这个理念,就是传统文化中”天下大同”思想的现代升级版。
下次当你看到故宫文创产品排长队,或者听到年轻人用说唱演绎古诗词时,不妨想想:这不仅仅是商业现象或娱乐潮流,而是一场生动的文化实践——在传统的土壤里,长出现代的新芽。文化从来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,而是我们每天都在书写的活的故事。

热门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