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教父》53年:黑帮传奇与人性纠葛
百度云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n5xxv6t7ry6aRL5xT4Y644m
《教父》这电影,你要是没看过,真得找个时间补上。1972年那会儿,弗朗西斯·福特·科波拉把这黑帮史诗拍出来的时候,估计他自己都没想到能成这么大事儿。奥斯卡最佳影片什么的就不提了,关键是这片子往后几十年里,但凡跟黑帮沾边的电影,多多少少都得管它叫声”祖师爷”。
开头那场戏绝了——马龙·白兰度演的维托·柯里昂坐在昏暗的办公室里,怀里抱着只猫,听着别人求他办事。那光线打得跟老油画似的,你仔细看,他右边脸藏在阴影里,左边脸被台灯照得发黄,活脱脱就是个半人半神的模样。这人说话声音跟含了块棉花似的,咕哝咕哝的,可奇怪的是每个字你都听得特别清楚。后来才知道,白兰度往嘴里塞了两团棉花,就为了演出那种老教父特有的腔调。
阿尔·帕西诺演的迈克尔才是真有意思。刚开始出场的时候,穿着军装带着女朋友来参加姐姐婚礼,跟家里那些打打杀杀的兄弟完全不是一路人。你看他坐在婚宴桌上那个劲头,满脸都写着”我可不想掺和这些破事”。结果呢?老爹让人崩了几枪躺医院里,他去医院探望那段戏,简直能把人看出一身冷汗。先是发现保镖全跑了,赶紧把老爹病床推到别的房间,然后站在医院门口装保镖。那镜头从他背后拍过去,路灯底下抽烟的手都在抖,可等毒贩子车开过来的时候,他反倒不抖了——这时候你就知道,这小子骨子里流的是柯里昂家的血。
说到转折点,得提那场餐厅杀人戏。迈克尔跟警长还有毒贩子索洛佐吃饭,说是要谈和,镜头慢慢推到他脸上。你看着他眼睛越来越黑,背景里火车的声音越来越响,突然”砰”的一枪——这哥们儿前脚还说”我不是我父亲那样的人”,后脚就比老爹还狠。最绝的是杀完人他扔了枪往外走,那镜头跟着他晃,跟喝醉了似的,其实是在告诉你:从这刻起,迈克尔·柯里昂再也回不了头了。
教堂那场平行剪辑简直神了。一边是迈克尔给侄子当教父,神父问”你弃绝撒旦吗”,他特别虔诚地说”我弃绝”;另一边是他手下把纽约其他家族的头目全给突突了。管风琴的声音越响,杀人的动静越大,最后迈克尔亲口承认杀了自己姐夫的时候,你才反应过来:这哪是什么宗教仪式,分明是新教父的加冕礼。
这片子的颜色也讲究。整个片子像是泡在威士忌里拍的,那种琥珀色的光,照在雪茄上、照在红酒上、照在枪管上。连杀人都不像别的黑帮片弄得血呼啦的,你看桑尼被乱枪打死那段,镜头就对着收费站的水泥墙,只听见枪响,看见墙上的弹孔一个一个蹦出来,比直接拍成筛子还瘆人。
结尾那个关门镜头,多少人都学不来。凯想问迈克尔到底是不是他杀了姐夫,迈克尔面不改色地撒谎,然后手下一个个过来吻他手背喊”教父”。门慢慢关上,把凯那张绝望的脸关在外头,这时候你才明白:迈克尔赢了所有战争,可早在他打死那俩人的餐厅里,他就已经把自己给弄丢了。
现在电视台要重播这片子,要我说啊,就算你知道所有剧情,再看一遍还是能发现新东西。比如老维托总说”不花时间陪家人的男人算不上真正的男人”,结果他们家男人个个为事业把家庭搞得支离破碎。再比如迈克尔总说”这是生意,不是个人恩怨”,可他干的全是私人恩怨的事儿。这些细节堆起来,才让《教父》过了五十多年还是那么耐看。你要是没看过,4月6号晚上记得开电视;要是看过了,不妨再温习一遍——这种片子,每看一遍都能咂摸出点新味道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