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电影资讯 4月26日上映:《荣耀》揭秘退役军人精神传承

4月26日上映:《荣耀》揭秘退役军人精神传承

4月26日上映:《荣耀》揭秘退役军人精神传承
百度云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n5xxv6t7ry6aRL5xT4Y644m

## 《荣耀》:三条故事线交织,唱响退役军人的生命赞歌
“爸,你当年为什么要去当兵?”饭桌上,李洛突然放下筷子,问出了这个埋藏心底多年的问题。父亲李大伟夹菜的手顿了顿,眼神飘向窗外——这个看似简单的家庭对话场景,却成为电影《荣耀》中最具爆发力的情感触点之一。4月26日即将上映的这部影片,用三条相互缠绕的故事线,撕开了退役军人群体鲜为人知的生活截面。
20250401110819915188
导演常晓阳带着剧组在退役军人创业基地蹲点了大半年。那些真实的故事最后都化作了银幕上的细节:杜超的兵创基地里,退伍老兵们把迷彩服整整齐齐叠在更衣柜,就像在部队时一样;训练场上摔得满身淤青也不喊疼的硬汉,接到孩子视频电话时瞬间柔软的眼神。这些观察让主演李健在塑造杜超时,连握对讲机的姿势都带着退伍兵的印记——拇指下意识摩挲着侧边的老茧,那是常年持枪留下的痕迹。
第一条故事线里,杜超的创业困境看得人揪心。他的兵创基地面临拆迁,账上资金只够撑三个月,昔日的战友老周偷偷把买房首付塞进他抽屉。这个总爱说”当兵的人死都不怕还怕活着”的汉子,深夜独自在训练场做俯卧撑做到脱力,迷彩背心被汗水浸得能拧出水来。特别出演的黄晓娟饰演的街道办主任王大姐,嘴上说着”政策就是政策”,转头却悄悄帮他们联系了区里的创业扶持项目。这些细腻的互动,比任何口号都更有力地展现着军民之间的羁绊。
第二条线聚焦00后青年李洛的成长。这个沉迷电竞的年轻人,最初完全不能理解父亲李大伟的执念——为什么非要千辛万苦去寻找爷爷的遗骨?直到他在父亲的老相册里,发现一张泛黄的战地照片背面写着”我的荣耀”。董李无忧把李洛从叛逆到理解的转变,演绎得极具说服力。有场戏是他偷偷戴上父亲的军功章自拍,滤镜切换间,手机屏幕里突然浮现出年轻时的父亲穿着军装的模样,这个超现实处理成了全片的泪点之一。
最沉重的第三条线,是李大伟寻找父亲遗骨的征程。那志东饰演的这个角色,总在凌晨四点准时醒来,对着西南方向敬军礼。有场戏是他蹲在边境集市,用长满老茧的手指摩挲着每块可能刻着部队编号的怀表,摊主大姐突然用带着口音的普通话说:”您是不是找3597部队的?前年也有位老先生来问过。”这个看似偶然的相遇,背后是主创团队在云南采风时记录的真实事件。
影片的英文名”Glory Never Fades”(荣耀永不褪色)被巧妙地融入剧情。当三条故事线在烈士陵园交汇时,杜超的创业团队穿着旧军装来当志愿者,李洛第一次帮父亲系好了领带,而李大伟终于在那块无字碑前,等来了鉴定科的老战友。没有刻意煽情的音乐,只有山风吹动松枝的沙沙声,这个长达五分钟的长镜头,让试映场的退伍老兵们集体起立敬礼。
从前期调研开始,剧组就保持着与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密切沟通。监制黄埔开疆提到一个细节:有场退伍兵聚餐戏,原本设计了摔酒瓶的冲突桥段,但在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建议下,改成了众人轮流往空杯里倒酒祭奠战友的静默场景——这种克制的表达反而更具冲击力。出品人陈锋伟坚持要求演员们参加军事训练,连女主演刘洁涵都练出了标准的战术卧姿,她说第一次摸到真枪时,突然明白了什么是”枪比命重”的责任感。
随着上映日期临近,各地退伍军人自发组织的观影团已超过两百个。有参加过抗洪抢险的老兵在提前观影后,指着银幕上杜超办公室墙面的地图说:”98年我们在九江,就是这样用红蓝铅笔标决口位置的。”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,或许正是电影想传达的——军装会旧,番号会改,但有些东西就像李洛最终在父亲日记里读到的那句话:”荣耀不是挂在胸前的东西,是刻进骨头的记忆。”
当片尾字幕升起时,银幕上滚动着真实退伍军人的笑脸,他们有的成了快递站长,有的当上村支书,还有的在消防队继续奋战。没有刻意渲染悲情,只是平静地展示着:这些曾经保家卫国的人,正在用另一种方式守护着我们的生活。正如导演常晓阳在路演时说的:”他们不需要怜悯,只需要被看见。”《荣耀》最珍贵的地方,就是把镜头对准了这些平凡又非凡的转身背影。

热门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