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艺兴《不说话的爱》:聋人老师泪洒观影会
百度云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n5xxv6t7ry6aRL5xT4Y644m
## 当沉默的爱被听见
电影院里灯光暗下来的那一刻,我听见后排传来手语交流时衣袖摩擦的细微声响。这是《不说话的爱》宁波导演交流观影会上的一幕,银幕内外,听障与非听障观众共同见证着一个关于沉默与呐喊的故事。
张艺兴饰演的聋人父亲小马在镜头前笨拙地比划着手语,他想要给女儿木木买助听器的执念,让这个在工地搬砖的男人铤而走险。导演沙漠特意保留了演员们手语时的呼吸声——那种从胸腔深处发出的、带着金属质感的喘息,像是被生活重压碾过的回响。特别介绍的小演员李珞桉眨着葡萄似的眼睛,她不用开口,观众就能从她颤抖的睫毛里读懂对”会说话的爸爸”的渴望。
影片里有个让人心碎的细节:小马被骗去当诈骗工具人时,犯罪团伙头目特意强调”聋哑人更容易获得同情”。这个情节让现场参与交流的民警频频点头,有位处理过类似案件的警察说,他永远记得被骗的听障受害者做笔录时,突然用手语比出”对不起”的样子——就像电影里那个反复出现的镜头,小马的手掌贴在玻璃上,五指张开又蜷起,像只被困住的鸟。
黄尧饰演的手语老师有句台词:”你们听人总说聋人活在无声世界,可我们的心跳声比谁都吵。”这句话让银幕下几位聋人观众突然举起双手晃动——后来我才知道,这是手语里的”鼓掌”。现场近30位听障演员中,有位客串便利店店员的姑娘比划着:”我们找工作被拒时,老板的嘴唇说不合适,眼睛却在说麻烦。”
特别演出的章若楠饰演的志愿者,在教木木发音时下意识抓住了孩子的手腕。这个即兴表演被导演保留下来,因为真实的手语教学里,触觉替代了听觉的反馈。宁波特殊教育中心的老师指着这个片段说:”看,她拇指按在孩子喉结的位置,这是在感受声带振动。”
影片最动人的段落出现在小马入狱后,木木隔着探视玻璃给他”唱”儿歌。没有配乐,只有孩子张合的嘴唇和父亲贴在玻璃上颤抖的指尖。监制陈国富在访谈里提到,这个长镜头拍了27遍,因为小演员每次比划”爸爸我爱你”时,无名指总会不自觉地多弯一点——就像真实听障儿童常见的手语误差。
观影会结束后,有位戴人工耳蜗的观众拉住导演,他的电子音有些生硬:”电影里那个助听器掉进面汤的镜头…我经历过三次。”沙漠导演后来告诉我,这正是他坚持用真实听障演员的原因——袁文康饰演的警察查看监控时,画面里那些模糊的手语并非表演,而是演员们即兴的真实反应。
当片尾”有爱无碍”倡议的标语亮起时,现场此起彼伏的手语”掌声”像振翅的鸽群。宁波市聋协主席王旭亚打着手语说:”我们不需要眼泪,需要的是你们看懂沉默。”这句话被同步传译成声音的瞬间,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导演要花三年时间采访聋人家庭——银幕上小马最后那个拥抱的力度,和现实中听障父亲们如出一辙,都是怕太轻了对方感受不到,太重了又像在求救。
散场时看到特殊教育中心的孩子们围着张艺兴学手语歌,他们笑得牙龈都露出来,完全不像电影里那么忧伤。或许这就是《不说话的爱》最珍贵的地方——它让我们看见静默之下的轰鸣,就像贴紧聋人胸口时,能听见比常人更剧烈的心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