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追幸福的人》北京首映 彰显人物坚韧生命力
百度云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n5xxv6t7ry6aRL5xT4Y644m
## 一个母亲的十年:当生活给了你”脆骨”,你要学会柔软地活着
北京初春的夜晚还有些凉意,但《追幸福的人》首映现场却暖得让人眼眶发热。银幕上,南吉饰演的母亲正蹲在菜市场的水泥地上,小心翼翼地检查女儿茯苓的腿——这个动作她每天要重复几十次,因为茯苓患有俗称”瓷娃娃”的成骨不全症,轻轻一碰就可能骨折。
导演祝捷的镜头像把温柔的手术刀,慢慢剖开这个特殊家庭的日常。你会看见茯苓用橡皮筋把铅笔绑在变形的手指间写字,看见母亲把旧毛衣剪开缝制成特制护具,看见他们住的出租屋墙角永远堆着摞成小山的X光片。这些细节都来自真实生活,祝捷团队跟拍陕西汉中的原型家庭整整十年,连茯苓病床边贴的卡通贴纸都是原样复刻的。
“有天拍摄时真下起大雨,南吉抱着孩子摔在泥水里那个镜头,她护住孩子的手势和原型妈妈一模一样。”祝捷在映后谈时说起这个细节,台下坐着的原型母亲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右手腕——那里有道疤,是某次紧急送医时被轮椅刮伤的。南吉为了这种肌肉记忆般的真实,曾以保姆身份住进原型家庭两个月,学着用特定角度抱孩子,记住每种药物的服用时间,甚至摸清了北京各大医院电梯最少的急诊路线。
影片里有场戏特别扎心。茯苓第四次骨折住院时,南吉饰演的母亲在缴费窗口前突然蹲下,不是崩溃大哭,而是掏出计算器开始算账。镜头扫过她手机屏幕:房租2800,康复训练2000/次,进口药物三支抵半年工资。”这段没台词的设计是南吉加的,”祝捷说,”真正的困境往往安静得像根刺,卡在生活最不经意的褶皱里。”
但电影从没打算赚取廉价眼泪。你会跟着镜头看见茯苓偷偷给妈妈画生日卡片时,蜡笔在石膏上蹭出的彩色痕迹;看见她们在城中村天台上用晾衣绳和床单搭出”秋千”,笑声惊飞一群鸽子;最动人的是某个长镜头里,母女俩挤在浴缸泡脚,四只脚丫像错落生长的植物般在水中轻轻相碰。这些闪着光的日常,比任何苦难展示都更有力量。
首映礼播出的现状VCR里,真实的茯苓已经能借助支架短距离行走,她给现场观众展示自己收集的糖纸时,手腕上的住院手环还没摘干净。当被问到电影里哪个情节最像她们家,小姑娘突然指着银幕说:”妈妈也总在半夜偷吃我的止痛药,她说尝尝有多苦才能替我多分担点。”这话让现场突然静了几秒——原来有些爱的密码,藏在最疼的地方。
现在这部片子正在全国艺联专线放映,没有宏大特效,没有狗血反转,就像生活本身一样朴素又锋利。或许正如夏雨说的,它给的不仅是感动,更是一种”内在的力气”。当你看见银幕上那个母亲在菜场为三毛钱和摊主较劲,转眼又能用注射器给孩子扎出最漂亮的辫子时,突然就懂了:所谓坚强,不过是温柔生了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