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注目未来”单元评委名单揭晓 北京国际电影节
百度云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n5xxv6t7ry6aRL5xT4Y644m
北京国际电影节又搞了个大动作!这回的”注目未来”单元可真是下了血本,专门给那些刚冒头的新人导演搭台子。你想啊,现在电影圈里动不动就是大导演、大制作,新人想出头简直比登天还难。这个单元就是要把聚光灯打到那些还没啥名气的导演身上,让他们拍的剧情长片也能被更多人看见。
说到评委阵容,那可真是下了功夫。主席请来了匈牙利的大导演贝拉·塔尔,这老爷子拍的电影那叫一个绝,《撒旦探戈》七个半小时看得人头皮发麻。他往那一坐,光气场就能镇住场子。评委里还有咱们熟悉的金晨,这姑娘演戏是真灵,从《无心法师》开始就挺招人喜欢。日本导演萨布也挺有意思,他拍的《盗信情缘》把黑帮片玩出了新花样。宋洋就更不用说了,《暴裂无声》里那个哑巴矿工演得绝了。再加上瑞士导演西里尔·舒布林,这帮人凑一块儿,那眼光绝对毒辣。
我特别好奇他们怎么选片子。你想啊,贝拉·塔尔那种慢得要死的长镜头美学,碰上金晨这种演偶像剧出身的演员,俩人看同一部电影能吵起来吧?但正是这种碰撞才带劲。萨布的电影总是带着点神经质的幽默,宋洋又特别擅长演那种压抑的角色,他们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。这么一群人坐在一起评电影,肯定能擦出火花来。
去年这个单元就挖到宝了,有个新人导演拍的《野马分鬃》,讲的是年轻人毕业后的迷茫,镜头语言特别生猛。要不是被这个单元选中,可能就埋没了。今年不知道又能发现什么好苗子。我听说有部讲东北老工业区的片子特别有意思,导演是个95后,把下岗工人的故事拍出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。
其实电影圈最缺的就是新鲜血液。现在银幕上翻来覆去都是那几个套路,观众早看腻了。这些新人导演没包袱,敢玩新花样。有的把纪录片手法用到剧情片里,有的用手机拍出了胶片质感,还有的把地方方言玩出了花。评委会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有想法的片子挑出来,让投资方看看,不是非得大IP才有市场。
金晨在采访里说过,她特别看重演员的表演细节。有部候选影片里,有个素人演员演失独母亲,就靠眼神和手指的小动作把悲伤演活了,把她看得直掉眼泪。萨布则更关注故事的节奏,他说有部悬疑片前半小时看得人昏昏欲睡,结果后面突然来个反转,把所有线索都串起来了,这种把控能力根本不像新人。
最逗的是评委会看片时的场景。贝拉·塔尔看片时老是一言不发,皱着眉头抽烟,其他评委都猜不透他在想啥。宋洋看到好表演会忍不住在座位上比划,金晨看到动人处就直接抹眼泪。西里尔·舒布林总是第一个发现镜头里的隐喻,有次他指出来某个画面构图是在致敬塔可夫斯基,把导演都惊着了——人家根本不知道塔可夫斯基是谁,纯粹是本能这么拍的。
这个单元最让人期待的就是颁奖那天。去年获奖的导演上台时腿都在抖,说话磕磕巴巴的,但一聊到自己的电影眼睛就发亮。这种纯粹的热爱,在那些老油条导演身上早看不见了。听说今年有部讲外卖员生活的片子特别打动人,全程用GoPro拍的,把北京胡同里的穿行拍得像动作片一样刺激。
说到底,电影这玩意儿就得不断有新血注入。那些大导演当年不也是从新人过来的?要是没有这样的平台,多少好片子可能永远都见不着光。现在观众口味越来越刁,正好需要这些愣头青导演带来点不一样的东西。保不齐这里头就能出下一个贾樟柯或者毕赣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