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星球大战7》芬恩演员痛斥星战粉丝“白人至上”种族主义
百度云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n5xxv6t7ry6aRL5xT4Y644m
## 当芬恩不再是主角:一场关于《星球大战》与种族问题的星际风暴
“你知道吗?在《星球大战》的世界里,当一个黑人成为主角,这居然成了件值得庆祝的事情。”约翰·博耶加靠在采访间的沙发上,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扶手。这位在《星球大战》新三部曲中饰演芬恩的演员,眼神里闪烁着一丝疲惫和愤怒。他刚刚结束了一场关于种族问题的激烈讨论,而这场风暴的中心,正是那个陪伴了全球影迷四十余年的星际传奇。
2015年,《星球大战:原力觉醒》上映时,博耶加饰演的芬恩以风暴兵身份登场,随后与蕾伊、波·达默龙共同成为新三部曲的核心角色。电影开场那个惊慌失措地喊着”Im in charge now!”的逃兵形象,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。但博耶加很快发现,这个角色的命运似乎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所左右。”在第七部里,芬恩拿着光剑的海报到处都是,所有人都说这是星战历史上第一个黑人主角。但到了第八部和第九部,我的戏份越来越少,最后几乎成了背景板。”
博耶加并非唯一注意到这一现象的观察者。许多影评人指出,在《最后的绝地武士》和《天行者崛起》中,芬恩的角色发展明显受限。原本预告片中暗示的”可能成为绝地武士”的情节线被完全放弃,取而代之的是与新人角色罗丝的支线剧情。更令人困惑的是,芬恩在第九部中多次欲言又止,似乎要对蕾伊说些什么重要事情,但直到电影结束这个悬念都未被解开。”他们剪掉了我的台词,”博耶加在一次访谈中直言不讳,”那本来是关于原力的重要揭示,但最后没人知道芬恩想说什么。”
这种边缘化处理引发了关于好莱坞种族问题的广泛讨论。博耶加在一次反种族歧视游行中说:”迪士尼喜欢在宣传时标榜多样性,但当电影真正上映时,黑人角色的故事往往被放在次要位置。”他提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:在《原力觉醒》的早期剧本中,芬恩本应是主角,但随着制作推进,蕾伊的角色越来越突出。”我不反对黛西·雷德利(蕾伊饰演者),她是个出色的演员。但为什么不能有两个主角?为什么一定要选择一个白人女性而不是黑人男性作为核心?”
《星球大战》的种族争议并非始于博耶加。早在1977年第一部《星球大战》上映时,就有人批评卢卡斯创造的银河系中几乎全是白人演员。即便是兰多·卡瑞辛——由黑人演员比利·迪·威廉姆斯饰演的角色——也要等到1980年的《帝国反击战》才登场。乔治·卢卡斯本人曾在戛纳电影节上回应这些批评:”星战的核心信息是关于接纳差异。外表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内心的选择。”但批评者指出,这种哲学在选角上并未得到充分体现。
迪士尼收购卢卡斯影业后,确实试图在种族多样性上做出改变。《原力觉醒》中不仅有黑人主角,还有拉丁裔演员奥斯卡·伊萨克饰演的波·达默龙。后续的《游侠索罗》中唐纳德·格洛弗饰演了年轻版的兰多,而《曼达洛人》则引入了吉娜·卡拉诺饰演的卡拉·杜恩等多元角色。但这些努力常常陷入两难境地:既想吸引传统粉丝,又希望拓展新的观众群体。
《星球大战:侍者》的失败或许最能说明问题。这部试图融合东方武术、多元种族和女性主角等元素的剧集,最终收视惨淡。”我们尝试了太多新东西,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制作团队成员说,”但核心粉丝似乎只想要他们熟悉的那套配方。”这种反弹不仅发生在种族问题上,当《最后的绝地武士》让女性角色Holdo将军做出自杀式攻击时,同样引发了关于”女权主义过头”的争议。
博耶加的批评触及了好莱坞一个更深层的问题:系统性种族歧视往往以商业决策的面貌出现。”他们会说亚洲市场不喜欢黑人主角或者欧洲观众更接受白人英雄,”博耶加在一次播客中透露,”但这些都只是借口。如果你真心相信多样性,就应该坚持你的选择,而不是在遇到阻力时就退缩。”
值得注意的是,迪士尼官方推特在博耶加发表批评后迅速表态支持,称”我们与约翰站在一起”。但这种公关回应与实际创作决策之间的差距,恰恰印证了博耶加的观点:大制片厂在种族问题上常常言行不一。一位内部人士透露:”高层会议上,多样性是加分项;但当真要投入数亿美元制作电影时,保守选择总是占上风。”
这场关于《星球大战》与种族问题的讨论,远不止关乎一部电影系列。它揭示了流行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偏见,以及商业艺术创作面临的真实困境。当芬恩从主角沦为配角,当那些被剪掉的台词永远无法被观众听到,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个角色的完整弧光,更是一次打破银河系种族界限的真正机会。
或许正如博耶加在2020年那场游行中所说:”我们不是在要求特殊待遇,我们只是想要一个公平的舞台。如果连虚构的银河系都不能做到这一点,现实世界又能好到哪里去呢?”在这个意义上,《星球大战》的种族争议早已超越了电影本身,成为一面映照社会现实的镜子——而镜子中反映出的影像,远不如银河系那般光彩夺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