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棋士》研讨:王宝强谈崔业角色的割裂之痛
百度云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n5xxv6t7ry6aRL5xT4Y644m
## 黑白棋盘上的血色迷局:王宝强这次真的把观众吓着了
“啪”的一声,棋子落在棋盘上。王宝强饰演的围棋老师崔业抬起头,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。这个镜头出现在网络剧《棋士》的开场,一下子就抓住了观众的心——这个平日里教孩子们下棋的温和老师,怎么突然就卷进了一桩离奇命案?
说实话,刚开始听说王宝强要演一个围棋老师,我还有点担心。毕竟他以往的形象不是憨厚的”傻根”,就是硬汉形象。但看完《棋士》前几集,这种担心完全被打消了。王宝强这次把一个普通人在极端处境下的挣扎演得太真实了。有一场戏是他半夜在棋院擦棋盘,擦着擦着突然把整盘棋子掀翻,那种压抑到极点的爆发,看得人后背发凉。
陈明昊演的警察崔伟也是个妙人。这个角色表面上是个雷厉风行的刑警队长,背地里却要面对自己亲弟弟涉案的痛苦。最精彩的是他和王宝强的对手戏,两人在审讯室里下棋的那段,表面上是在聊棋路,实际上句句都在试探对方的底线。陈明昊把那种职业责任和亲情撕扯的状态演活了,你能清楚地看到他眼神里的挣扎。
导演房远这次玩了个很聪明的叙事手法。他把围棋的对弈过程和破案过程巧妙地交织在一起,那些看似在讲棋理的台词,细品都是在说案情。比如有一集里王宝强讲解”打劫”这个围棋术语,说这是”在绝境中寻找生机”,话音刚落镜头就切到他在案发现场寻找证据的画面,这种剪辑简直绝了。
说到制作细节,这部剧是真的下功夫。造型指导梁江儿给王宝强设计的服装特别有意思——永远是一件洗得发白的藏青色中山装,连袖口的磨损都做得很细致。这种细节让角色一下子就立住了,你能相信他就是个在棋院教了十几年棋的普通老师。声音设计也很出彩,李安磊团队录制的环境音特别真实,棋子在棋盘上落下的声音、老式电风扇的嗡嗡声,甚至角色呼吸声的轻重变化,都让观众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。
这部剧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,它没有简单地把人分成好人和坏人。就像剧中反复出现的那句台词:”围棋只有黑白,但人生不是。”王宝强演的这个角色,你说他完全无辜吧,他确实隐瞒了一些事情;你说他罪大恶极吧,他的每一个选择又都能让人理解。这种灰度人物的塑造,在国产剧里真的不多见。
记得有一场戏特别震撼。王宝强被逼到绝路时,用围棋复盘的方式重新梳理案件线索。镜头在他布满血丝的眼睛和棋盘之间来回切换,最后他突然发现关键证据时,画面定格在他颤抖的手指捏着一枚黑棋上。这个镜头没有任何台词,但把一个人智力与情感的双重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《棋士》的聪明之处在于,它把围棋的哲学融入了犯罪悬疑的类型框架里。那些关于”气”、”眼”、”劫”的讨论,其实都是在隐喻人物的命运。看到后面你会发现,整个案件的发展就像一盘精心设计的棋局,每个人都是棋子,但每个人又都在试图成为棋手。
现在想想,这部剧之所以能引发这么多讨论,可能就是因为它触碰到了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的那个灰色地带——在极端情况下,我们到底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?是坚守原则,还是向现实妥协?就像剧中那个让人揪心的问题:”当你最珍视的东西受到威胁时,你还能守住做人的底线吗?”
看完《棋士》最大的感受是,好故事真的不需要靠大场面或者狗血剧情来吸引人。一个围棋盘,几个眼神戏,再加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,就足以让观众欲罢不能。王宝强这次转型确实让人惊喜,他把一个普通人的崩溃与救赎演得如此真实,以至于剧集结束后,那些关于良知与利益的思考还在观众心里久久盘旋。
最后一集那个开放式结局也很有意思。王宝强站在棋院门口,看着孩子们跑进跑出,镜头慢慢推近他平静中带着复杂的表情。没有交代他最后的命运,但正是这种留白,让观众不由自主地开始反思:如果换作是我,我会怎么选?这种后劲,可比那些强行大团圆的结局高明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