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届大学生电影节: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
百度云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n5xxv6t7ry6aRL5xT4Y644m
## 光影与青春的碰撞:第32届大学生电影节点燃初夏北京
四月的北京,空气中已经能嗅到初夏的气息。就在4月21日这天,一场专属于年轻人的电影盛宴——第32届大学生电影节正式拉开帷幕。这场由北京师范大学、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员会和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活动,把镜头对准了中国电影的未来。
走进中国电影资料馆,你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。今年”光影青春”优秀国产影片单元可真是热闹,组委会收到了160多部国产影片报名,最后精挑细选出35部佳作。这些片子可不简单,都是经过大学生们火眼金睛筛选出来的。想想看,一群最懂年轻人的观众,选出最能打动年轻人的电影,这事儿本身就挺有意思的。
展映活动安排得满满当当。除了中国电影资料馆这个电影爱好者的圣地,东城区的好几家影院也都加入了展映行列。最让人期待的是每场放映后的交流环节,导演、演员和大学生观众面对面,那场面,肯定火花四溅。记得去年有部小成本电影,就是因为大学生观众的热情反馈,后来在院线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成绩。
说到重头戏,那必须是5月份举办的”青春之夜”荣誉盛典。到时候会揭晓”最受大学生欢迎年度影片”等八项大奖。要知道,这些奖项可都是实打实由大学生投票选出来的,没有商业因素的干扰,纯粹是年轻人用脚投票的结果。去年获奖的那部讲述小镇青年追梦的电影,到现在我还记得主角在雨中奔跑的那个长镜头。
今年有个特别亮眼的新动作——”少年影人成长计划”。这是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和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联手搞的大事情。他们要给那些还在读中小学的小影迷们搭建一个平台,通过优秀作品推选、创作指导、观影交流这些形式,让这些孩子们早早地接触电影艺术。我打赌,未来中国电影的金牌导演里,保不齐就有从这个计划里走出来的。
活动现场还发布了两个挺实用的东西。一个是《镜头里的东城》宣传片,把东城区适合拍电影的地方来了个大盘点;另一个是《北京市东城区影视拍摄服务手册》,里面详细介绍了中轴线上的文化脉络、胡同里的生活气息,还有红色景点和非遗技艺这些拍摄资源。以后剧组来东城取景,拿着这本手册就能找到最有北京味儿的拍摄地了。
站在活动现场,看着周围一张张年轻的面孔,我突然明白了这个电影节的意义。它不只是放几场电影那么简单,而是在培养中国电影的未来观众,甚至是未来的电影人。就像一位老导演在交流环节说的:”大学生们的眼光很毒,他们喜欢的,往往就是市场需要的。”这话说得在理,毕竟电影这门艺术,终究是要拍给观众看的。
当天的启动仪式结束后,我看到好多学生还在热烈讨论着展映片单。有个戴眼镜的男生特别兴奋地跟同伴说:”终于能在银幕上看到那部纪录片了!”这种纯粹的对电影的热爱,或许就是这个电影节最动人的地方。接下来的日子里,这些年轻人会用他们的视角,为中国电影把脉问诊,而中国电影,也将在这样的交流中,找到通往未来的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