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球票房黑马》:它如何刷新纪录,远超预期?
百度云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n5xxv6t7ry6aRL5xT4Y644m
## 当方块世界撞上大银幕:《我的世界》电影为何让专家们大跌眼镜?
谁也没想到,一群像素方块能在电影院掀起这么大的风浪。《我的世界大电影》上映首周就狂揽3.13亿美元,直接把《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》从游戏改编电影冠军宝座上踹了下来。在中国清明档,它轻松突破1亿人民币票房,北美那边更是夸张——1.57亿美元的首周末成绩,直接登顶今年北美开画票房榜首。要知道,上映前那些西装革履的分析师们可是信誓旦旦预测”最多8000万美元”,现在估计正躲在办公室里疯狂修改PPT呢。
这电影讲了个特接地气的故事:四个现实世界里的”怪咖”——被校园霸凌的书呆子、职场受挫的社畜、找不到存在感的宅男,还有个总被家人忽视的叛逆少女,某天突然被吸进了《我的世界》的像素宇宙。这里没有既定剧本,没有必须完成的主线任务,就像游戏本身一样,全靠他们自己摸索着搭房子、打怪、探索未知地图。最绝的是那个社畜大叔,刚进游戏时职业病发作,非要给随机生成的洞穴画Excel规划图,结果被苦力怕炸得满屏马赛克,笑疯了全场观众。
虽然烂番茄上的影评人只给了个不及格分数,但普通观众显然不吃这套——87%的爆米花指数说明了一切。我观察了下放映厅里的反应,每次出现经典游戏元素时,比如主角们第一次合成工作台,或者用红石搞出个自动门,总能引发一阵会心的骚动。有个戴苦力怕头套的哥们甚至在角色说出”要致富先撸树”时激动地站了起来,被后排观众按着肩膀压回座位。这种只有玩家才懂的默契,大概就是影评人永远理解不了的快乐。
说起来挺有意思,影院里的观众画像和游戏数据出奇地吻合。20-24岁的年轻人拖家带口来看,估计是当年逃课打游戏的那批学生,现在带着娃来重温青春;40岁往上的大叔大妈也不少,可能是被家里孩子安利来的。散场时我听见个穿西装的大叔打电话:”对对对就是咱们儿子小时候玩的那个马赛克游戏,没想到电影里猪走路还是那个机械样…”这话可把旁边几个大学生逗乐了。数据显示玩家平均年龄24岁,但中国情况特殊——多少80后90后当年熬夜建城堡的,现在都三四十岁了。
比起其他游戏改编电影,《我的世界》确实走了条险路。你看《刺猬索尼克》靠的是速度感,《魔兽》卖的是史诗感,但一个没有主线剧情的沙盒游戏怎么改编?导演聪明地抓住了”自由创造”这个核心。电影里最燃的段落不是打末影龙,而是四个主角各显神通改造家园——书呆子用红石搞出全自动农场,社畜大叔建了栋复刻公司大楼的”耻辱柱”,叛逆少女直接造了座哥特城堡。当镜头扫过他们从零开始搭建的整个像素世界时,IMAX厅里此起彼伏的”哇”声绝对是最真实的反应。
游戏和电影这次联动堪称双赢。我注意到放映厅外设了《我的世界》最新DLC体验区,看完电影的观众排着队试玩。而游戏里也同步更新了电影同款皮肤包,连主角们那栋歪歪扭扭的初始木屋都能在游戏里复原。这种双向奔赴可比单纯蹭IP高明多了——据说华纳兄弟和Mojang工作室从三年前就开始互相派驻团队,电影里每个方块材质都经过游戏原版引擎渲染测试,难怪老玩家们都说”对味”。
现在大家都盯着接下来要上映的《黑神话:悟空》电影版了。不过我觉得《我的世界》给行业最大的启示是:与其纠结怎么还原游戏剧情,不如抓住游戏最本质的体验。就像散场时听到两个初中生的对话:”明天上线把我那个海底宫殿完工吧?””行啊,不过得先像电影里那样找珊瑚礁…”你看,这电影后劲可比末影人的瞬移还快,已经钻进玩家们的游戏计划里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