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晟回应《浪姐》镜头争议:努力赢得观众心
百度云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n5xxv6t7ry6aRL5xT4Y644m
李晟聊《浪姐》镜头争议:这事儿真没啥好纠结的
最近李晟在直播里被问到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里自己镜头少的事儿,她反应特实在,既没抱怨节目组,也没刻意卖惨,全程语气平和得像在聊”今天午饭吃了啥”。有网友直接问她:”姐,你镜头这么少不觉得委屈吗?”她笑着摆摆手:”每个节目都有它的剪辑逻辑,有人多点儿有人少点儿,太正常了。”
这话可不是客套。看节目的人应该记得,第二次公演排练时,李晟那组为了《山海》舞台熬到凌晨三点。她蹲在练习室地板上抠动作的镜头虽然一闪而过,但能看见她把外套袖子撸到手肘,头发随便扎个小揪揪,完全没女明星包袱。同组的徐梦桃后来在采访里提过:”晟姐总说动作不到位就练到对为止,她带着我们一遍遍过副歌部分的走位。”这些幕后花絮其实比正片里的镜头更能说明问题——有些人可能台词量不多,但往排练室一扎就是十几个小时。
说到观众会不会注意到自己,李晟的脑回路特别有意思。她没纠结”镜头量等于存在感”这个公式,反而提起三公的《玉》舞台:”当时我负责那段戏腔,上场前在后台反复开嗓。你说观众能不能看出来?其实台下喊戏腔绝了的时候,我就知道功夫没白费。”这倒让人想起节目里有个细节:每次集体谢幕,站在边角的李晟永远会把双手举过头顶比爱心,哪怕镜头根本扫不到她。有粉丝统计过,五场公演她这个动作一次没落下。
关于训练态度,她聊得最带劲。节目里没播的片段里,李晟经常拉着队友加练。谭维维说过个事儿:有次凌晨收工,李晟还拽着她讨论”要不要把某个转身动作改成甩头,这样镜头衔接更流畅”。这种较真劲儿可能也是节目组偏爱她的原因——虽然单人镜头不多,但每次团体练习室片段,总能看见她在后排当”人肉节拍器”,帮队友卡点。
最逗的是她回应争议的方式。直播里有人刷弹幕说”节目组不公平”,她立马打断:”别别别,我们三十个姐姐谁没两把刷子啊?你看阿雅姐能控场,梦桃能翻跟头,我要是导演也得给她们多剪点儿。”说完还模仿起自己看节目的样子:”我在家看电视都光顾着哇塞这个动作好帅,哪还记得数自己出现了几分钟。”
其实翻翻往季《浪姐》就能发现,像徐怀钰、陈梓童这些后来翻红的姐姐,最初几期镜头也不多。李晟显然深谙这个道理,三公选歌时她主动要了《玉》里最难唱的段落,理由特别简单:”观众迟早会看见认真的人,可能不是今天,但总会有那么个舞台。”这话现在回头看挺耐人寻味——最新一期加更版里,她教郑秀妍中文发音的片段突然上了热搜,弹幕全是”原来李晟这么有意思”。
比起计较镜头数量,李晟更在意的是每次上台有没有突破。二公排练时她腰伤复发,贴着膏药继续练托举动作;三公前嗓子发炎,硬是靠蒸梨水把高音顶上去。这些事她直播里一句没提,还是同屋的郭采洁在衍生节目里说漏嘴。可能对她来说,镜头多少就像演出服上的亮片——有它更闪,没它照样跳。
现在再回看节目,会发现李晟的存在感是另一种打开方式:她可能是唯一把训练室地板擦出印子的姐姐,每次团体齐舞时动作幅度永远比别人大三分,连ending pose的睫毛颤动都带着戏。有观众在豆瓣发帖说:”开始根本没注意李晟,直到四公她那个后空翻出来,我返回去重看才发现——原来她每个群舞镜头都在用120%的力气。”
说到底,《浪姐》的剪辑就像个多棱镜,有人靠怼脸镜头出圈,有人凭一句台词爆红,但像李晟这样把每个0.5秒的镜头都填满细节的,反而让观众有了”挖宝”的乐趣。就像她自己在直播最后说的:”哪天你们突然发现哎这段跳得不错的时候,记得发弹幕告诉我啊!”这话听着像玩笑,但仔细想想,可不就是她和观众之间最实在的约定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