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北上》:运河边的青春颂歌
百度云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n5xxv6t7ry6aRL5xT4Y644m
## 运河边的烟火人生:《北上》里那些让人挪不开眼的故事
“这运河啊,看着是水,流的是命。”《北上》一开篇,马奶奶这句念叨就把人拽进了运河边的生活。这部改编自茅盾文学奖同名小说的电视剧,用1901年的运河往事作引子,把镜头对准了沿岸几户普通人家。你看着看着就会发现,那些在码头边晃悠的身影,个个都揣着说不完的故事。
谢天成蹲在船头抽烟的镜头特别戳心。这个跑了一辈子船的老把式,眼瞅着航运越来越不景气,最后咬着牙把祖传的货船给卖了。有阵子他整天醉醺醺地在花街转悠,直到有天看见几个孩子在运河边玩水差点出事,才突然醒过神来。后来他带着几个老伙计搞起了水上救援队,那些被岁月磨出老茧的手,到底还是离不开运河的水。
马奶奶家的小院总是最热闹的。老太太年轻时候在码头扛过麻袋,现在腿脚不利索了,就爱坐在藤椅上给孩子们讲古。有回她发高烧,整条花街的人都坐不住了,张家送鸡汤,李家熬中药,连平时总和她斗嘴的谢老头都偷偷在院门口转悠了好几趟。这些邻里间最朴实的牵挂,比什么药都管用。
夏凤华高考落榜那天,一个人蹲在运河边哭到半夜。这姑娘性子倔,擦干眼泪就去了南方打工,从服装厂流水线做到自己开网店,再回老家时已经带着整个设计团队。她站在当年哭过的石阶上笑着说:”运河教会我的,就是永远往前流。”而混血姑娘马思艺总爱翻奶奶的老照片,后来干脆休学去欧洲寻根,这一路走得跌跌撞撞,却在威尼斯水城突然读懂了家乡的运河。
最让人会心一笑的是”花街六子”这帮90后。谢望那小子整天做着英雄梦,有次为帮同学出头差点被开除,结果他爸抄起船桨就要揍,追得他跳进运河游了半里地。这群年轻人喝着汽水在码头吹牛的样子,活脱脱就是他们父辈年轻时的翻版,只不过谈论的话题从跑船换成了短视频创业。
剧组是真的下了功夫,那些运河全景镜头美得让人心颤。晨雾里的拱桥,夕阳下的船队,还有精心搭建的”花街”场景——青石板路上留着独轮车的压痕,斑驳的砖墙缝里钻出野花,连街角酱园子的醋香味都仿佛能透过屏幕飘出来。有个长达三分半钟的跟拍镜头,跟着谢天成的救援队划过整个运河区,两岸的生活画卷就这么徐徐展开:早起倒马桶的妇人、练太极的老人、赶着上学的孩子…
要说这片子最妙的地方,就是它不讲大道理。你看马奶奶晒被子时哼的小调,谢天成修船时哼哧哼哧的喘气声,还有夏凤华踩着高跟鞋在青石板上崴了脚的窘态,全是活生生的日子。就连运河本身也不是什么符号化的文化象征,它就是洗衣做饭的水源,是孩子们偷摸下水的游乐场,是老船工们养家糊口的指望。
当谢望终于攒够钱给老爸买了条新船,当马思艺带着找到的族谱扑进奶奶怀里,当”花街六子”在跨年夜里对着运河放烟花时,你突然就懂了——这条流淌了千年的水道,从来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河流,它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生存智慧,是再大的风浪也打不散的生活劲头。就像剧中那句台词:”运河的水啊,看着是往低处流,可托着多少人家往高处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