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电影消费年启幕:《跟着电影去旅游》主题列车首发
百度云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n5xxv6t7ry6aRL5xT4Y644m
## 当火车厢变成移动电影院,这群游客的旅行方式彻底被颠覆了
“各位旅客请注意,您乘坐的熊猫专列即将从成都东站出发,本次列车将带您穿越《鬼吹灯之云南虫谷》的神秘雨林,邂逅《米花之味》里的傣族村寨…”这不是普通的列车广播,而是国家电影局和国铁集团联手打造的”电影主题旅游专列”的真实场景。4月中旬,两列特殊的火车分别从成都和哈尔滨鸣笛启程,把车厢变成了移动的电影博物馆,让乘客在铁轨的咔嗒声中开启了一场前所未有的”沉浸式观影之旅”。
从成都出发的”熊猫专列”简直是个行走的电影片场。列车刚驶出站台,乘务员就变身为”电影导览员”,带着乘客玩起了《五朵金花》台词接龙游戏。当火车经过云南临沧时,车窗外的梯田景观与车厢屏幕上播放的《米花之味》画面完美重叠,有位戴着头巾的白族大妈突然指着窗外惊呼:”快看!电影里娜香家的竹楼就在那个山坡上!”原来剧组当年真的在这里取过景。最热闹的要数晚餐后的”电影金曲卡拉OK”,当《阿诗玛》的旋律响起,整个车厢的男女老少都跟着哼唱起来,有个东北小伙甚至掏出手机直播,激动地说:”老铁们,我这可是在火车上参加电影主题派对呢!”
这趟列车的设计者显然深谙影迷心理。每节车厢都藏着小心机——餐车挂着《熊猫计划》的剧照灯箱,走廊变身”电影知识长廊”,连洗手间镜子上都贴着经典台词便利贴。有位带着双胞胎的妈妈发现,乘务员发给小朋友的填色本居然是《大圣归来》线稿图,”这下可算能安静看会儿电影了”,她笑着翻开列车专属的”电影取景地明信片册”,上面详细标注着沿途每个站点对应的影视作品。在建水站停靠时,二十多个乘客突然集体下车狂奔,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冲着《芳华》里文工团练功的朱家花园去打卡的。
相比之下,从哈尔滨出发的”伊春号”则玩起了国际范儿。新加坡游客林先生举着手机不停拍摄车厢里的《悬崖之上》主题海报:”这些冰雪场景就在我们要去的伊春!张艺谋导演太会选地方了。”当列车员推出餐车,所有人都笑了——盒饭包装印着《东北往事》的经典台词”整点硬菜”,打开一看果然是锅包肉配酸菜粉。晚上放映《雪豹和她的朋友们》时,来自马来西亚的小女孩突然指着银幕喊:”妈妈快看!我们明天就要去这个野生动物园!”最绝的是”电影道具体验角”,有位满头银发的英国老太太非要试戴《大辽太后》里的契丹头饰,结果拍照时不小心把簪子插歪了,活像穿越来的辽国喜剧演员。
这些专列最神奇的地方在于,它让电影从银幕上”走”了下来。在临沧站,当地文旅局长亲自当导游,带着游客重走《云南虫谷》拍摄路线时,突然从包里掏出个”电影同款罗盘”,引得众人争相合影。而在伊春的松林里,工作人员还原了《智取威虎山》里的雪地埋伏场景,让外国游客穿着军大衣玩角色扮演,有个新加坡小伙举着木质步枪摆pose时说:”这下我比梁朝伟还先体验一代宗师的感觉了!”
这种”电影+铁路”的混搭模式正在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。在蒙自站,有个大学生发现《无问西东》里黄晓明吃米线的镜头就在眼前这家老店拍的,当即点了同款套餐发朋友圈。更意外的是,列车上的”电影文创集市”成了爆款区,印着《阿诗玛》歌词的扎染方巾半小时售罄,有位北京阿姨买了三条,说要”回去送跳广场舞的老姐妹”。伊春号上更夸张,当播完《大辽太后》后的Q&A环节,新加坡游客居然能用中文讨论萧太后的政治智慧,把主办方都惊着了。
看着车厢里不同肤色、不同年龄的乘客们热烈讨论电影场景,突然明白为什么临沧文旅局的负责人会说:”这哪是火车啊,分明是开往电影梦境的时光机。”当列车驶过东北的白桦林,窗外飘落的雪花与银幕上《悬崖之上》的画面重叠时,连列车长都忍不住掏出手机拍照——毕竟,能一边旅行一边”演”电影的机会,这辈子可能就这一次了。